当前位置: 首页 植物百科

植物百科全书的内容 求关于花儿类的百科全书,求书名,《本草纲目》就算了吧。

时间:2024-04-28 作者: 小编 阅读量: 1 栏目名: 植物百科 文档下载

中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2位。拔节期日均18℃以上。世界上1/3以上人以小麦为主要食粮,世界小麦贸易额超过所有其他谷物的总和。花生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、蛋白质和其他维生素。其中脂肪含量高达48%一58%,蛋白质含量为24%一36%。花生茎叶含蛋白质12%一14%,也是良好的饲料。纺制高品质细纱的纤维需经过精梳,除去短纤维并使纤维进一步排列整齐。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、美国、印度等。

生活中的植物学常识,进来拿分吧!

大豆,别名黄豆、白豆,属豆科。一年生草本,茎粗壮,密生褐色长硬毛;高可达2米,小叶呈菱状卵形,长 7-13厘米,宽3-6厘米,先端渐尖;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两面均生白色长柔毛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;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;托叶及小托叶均密生黄色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,有毛;钟状,萼齿,披针形,下面一齿最长,均密生白色长柔毛;花冠小,白色或淡紫色,梢较萼长。荚果矩形,略弯,下垂,黄绿色,密生黄色长夜毛;种子2-5粒,长1厘米左右,黄绿色,卵形至近球形。

玉米简介:
玉米(Zea mays)又名玉蜀黍,俗称苞谷、棒子、珍珠米等;是粮食兼饲料作物。
中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 2位。
玉米喜温,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~30℃。拔节期日均18℃以上。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~27℃。
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~24℃;低于16℃或高于25℃,淀粉酶活动受影响,导致子粒灌浆不良。
玉米为短日照作物,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,成熟提早。长日照则开花延迟,甚至不能结穗。
玉米在砂壤、壤土、粘土上均可生长。
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~8,以6.5~7.0最适。耐盐碱能力差,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。
玉米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作物,营养充足且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保证高产和优质。

小麦简介:

小麦wheat,禾本科 (Gramineae)小麦属(Triticum)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。世界上1/3以上人以小麦为主要食粮,世界小麦贸易额超过所有其他谷物的总和。小麦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,以河南、山东最多。
小麦为须根系,5条初生根长期存活并具有吸收功能,次生根在三叶期后从分蘖节上长出。根能深入2米以上,主要密集于30厘米以土层内,根的数量和分布受土壤、水分、通气和施肥等影响。
小麦较耐旱,但一生中耗水量仍达400~600毫米。拔节到乳熟期需水量最多,占总耗水量的60%。其中以抽穗到开花期的日耗水量最大,拔节至抽穗、开花至成熟期次之。
小麦需肥较多。以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的壤土、粘壤土最为适宜。每生产 100千克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~3.5千克,磷酸1~1.3千克,氧化钾2~3千克。为促进苗期早发,使冬前达到一定分蘖和拔节期巩固分蘖成穗,要施足基肥和重施拔节肥。干旱地区以重施底肥为主。分蘖期至开花期对磷、钾需量很大,要保证供应。在酸性土壤中往往由于铝离子过多而引起小麦铝中毒,可施用石灰中和,并选用耐铝害品种。

花生简介
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,无论是种植面积或产量都超过其他油科作物。
花生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、蛋白质和其他维生素。其中脂肪含量高达48%一58%,蛋白质含量为 24%一36%。由于花生出油率高,油的品质好,因此花生油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食用油之一。
花生仁含热量高,每100克所含热量约56千卡。花生仁所含的蛋白质基本上是球蛋白,可消化率很高,而且含有人类所必须的全部氨基酸。花生作为一种可消化蛋白质来源,其营养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。
花生茎叶含蛋白质12%一14%,也是良好的饲料。 花生适应性广,有较强的耐旱、耐瘠能力,在瘠薄地上种 植花生比其他作物能获得较高的产量。
花生根有根瘤菌共生, 能够肥田。据研究亩产150千克左右花生的根瘤菌,每亩可固氮5—7.5千克,相当于硫铵25—37.5千克。

豆角
豆角的品种很多,有菜豆、扁豆、云豆、四季豆等,它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,是大众喜爱、老少皆宜的蔬菜,这几年农业科技发达,大棚栽种作务,四季均有上市产品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豆角中含有皂素,对人的消化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,易于引起局部充血、肿胀及出血性炎症,皂素若遇到高热可被破坏,未炒熟的豆角皂素没有被破坏食用会引起了中毒。豆角中毒的潜伏期短,多为1~5h,短则食后0.5h即可发病。最初感到恶心,继之是多次呕吐,并伴有腹痛、头晕、头痛,部分患者有四肢麻木、心慌、畏寒等症状。春季豆角属于反季节蔬菜,生长在温室大棚里,长得质嫩新鲜,是人们非常喜欢吃的蔬菜之一,也是集体食堂供应的主要品种。豆角虽为平常食用的蔬菜,但如制作不当被人食用,即可引发食物中毒。其中毒的原因多属加工不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,这一点常常不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,所以,这就需要我们对豆角烹饪方法作以介绍,让大家掌握相关知识,不要吃未炒熟的豆角,以免食后中毒。

芝麻
芝麻是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 ,它的种子含油量高达61%。我国自古就有许多用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名特食品和美味佳肴,一直著称于世。
芝麻原称胡麻,相传是西汉张骞通西域时引进中国的。现经科学考证,芝麻原产我国云贵高原。在浙江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,发现有古芝麻的种子,证实了中国是芝麻的故乡。
芝麻属脂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,全株长着茸毛。茎直立,高约1米,下圆上方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单生,或两三朵簇生于叶腋。圆筒状,唇形,淡红、紫、白色。因品种不同,长筒形蒴果的棱数有4、6、8不等 。种子扁圆,有白、黄、棕红或黑色,以白色的种子含油量较高,黑色的种子入药,味甘性平,有补肝益肾、润燥通便之功。
芝麻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,亚油酸的含量高达43.7%,比菜油、花生油都高。芝麻的茎、叶、花都可以提取芳香油。
小磨制成的芝麻油,香气扑鼻,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。另外,与之齐名的芝麻酱也供不应求。
芝麻花中有蜜腺,它与油菜、荞麦并称为我国三大蜜源作物,品质以芝麻蜜为上乘。

棉花概述:
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,原产于亚热带。植株灌木状,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,一般为1到2米。花朵乳白色,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,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,称为棉铃。锦铃内有棉籽,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,塞满棉铃内部。棉铃成熟时裂开,露出柔软的纤维。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,长约2至4厘米,含纤维素约87-90%。根据纤维的长度和外观,棉花可分成3大类:第一类纤维细长(长度在2.5至6.5厘米范围内),有光泽,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、埃及棉和皮马棉等;长绒棉产量低,费工多,价格昂贵,主要用于高级布料、棉纱和针织品。第二类包括一般中等长度的棉花(长度约1.3至3.3厘米);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(长度约1至2.5厘米)用来制造地毯、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,或与其他纤维混纺。棉花在棉铃裂开后采摘。若用机器摘棉,通常先用化学方法去掉叶子,并促使棉铃同时开裂。轧棉机将纤维从棉籽上剥下,经过清棉和梳棉工序纤维集结成松软绳状,在牵伸作用下逐渐拉长、伸直、直径变细。纺制高品质细纱的纤维需经过精梳,除去短纤维并使纤维进一步排列整齐。精纺工序使纤维捻合成细纱,并将细纱卷绕在筒管上送到纺织厂。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,产量高,生产成本低。棉花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。棉织物坚牢耐磨,能洗涤并在高温下熨烫。棉布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适。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、美国、印度等。

黄瓜

黄瓜(huanggua)(Cucumisativus)葫芦科,黄瓜属。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,茎细长,有纵棱,被短刚毛。卷须不分枝。叶五角状心脏形,浓绿或黄绿色,边缘有锯齿,两面有柔毛状短刚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常数朵簇生,花冠黄色,雄蕊3枚;雌花单生或簇生,子房有刺状突起,花柱短。瓠果圆筒形或棒形,嫩时墨绿或绿色,成熟后黄色或黄褐色,果上有刺,刺基部有瘤状突起。种子白色,长圆形。性喜温湿,耐旱力和吸肥力较弱。原产于印度。我国各地普遍栽培,初春育苗后移栽,或春季、夏季直接播种;也可温室栽培。嫩果作鲜菜或加工成酱菜,藤、叶可入药,能消炎、祛痰、镇痉。

石榴

石榴是原产于亚洲的灌木或小乔木,属石榴科。该科仅两种,其中一种产于索科特拉岛,人们对此知之甚少。石榴植株高可达5至7米。叶椭圆形至披针形,鲜绿色,朝枝端着生。花萼管状,宿存,5至7浅裂;花瓣披针形,与萼片互生。子房包埋在花萼管内,上部6室,下部3室。果实大如柑橘,外皮光滑,革质,褐黄色到红色,有6条不明显的边;里面分隔成数室,含有许多透明小颗粒,颗粒外层是微红的多汁果肉,内有一粒具有棱角的长形种子。果可生食。在整个东方,石榴自古与葡萄、无花果一样重要。一般认为石榴产于伊朗及其邻近地区但很早就传播开来。石榴虽然生长于广大地区,但成熟期需要高温和干燥,喜深厚肥沃的土壤。种子很容易发芽,但好的品种还是要用插条和压条的方法来繁殖。选成熟枝插条长25至30厘米,可直接插入土中使它生根。



桃是蔷薇科果树,生长遍及南北半球温带。树形小到中等,很少高过6.5米,栽培的植株经修剪后通常高3至4米。叶亮绿色,披针形,叶尖细长;叶基部通常有腺体,用以分泌液体吸引蚁等昆虫。花单生于叶腋,或2至3朵簇生在一个季节生长的枝条上的节上;基部呈短管状,5个花瓣,常为粉红色,偶有白色。果外部肉质、多汁,就是我们通常吃到的部分,它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;里面的硬质部分称为核。子房原有2枚核珠,通常仅一枚受精并发育成种子,位于核内。因此,桃子都是一半稍大于另一半,两半连合之处稍显一纵向浅沟,这是核果的特征。果肉有白色、黄色或红色。有的品种果核与果肉容易分离,叫离核型,有的则紧密相连称粘核型。多数品种的桃成熟后,表面有柔毛;果皮光滑的品种称为油桃。桃中含水分约87%,热量少于苹果和梨。果肉黄色的品种富含维生素A。桃可能起源于中国。早期栽种的是实生苗,因此变异多,质量不佳。19世纪末开始将优良品种的芽接到耐寒品系的实生砧木上,促进了大规模商品果园的发展。桃树不能耐受严寒,温度可能降至零下10到15度的地方生长不好。多数品种要求一定的冬寒以促使其在每年的休眠期后突然生长发育。桃在各种土壤类型都生长良好,但在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砾质壤土中生长最好。桃树通常每年要剪枝,以防止长得过高,向上生长的枝条被剪成向外伸展的枝条,以使树冠伸展,并易于接受阳光。大多数桃树品种所结的果实中有一部分会脱落或不能充分长大。在盛花后大约1个月到6个星期,有些小果自然脱落,余下的部分仍需手工摘掉,这叫疏果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留下的果能充分发育。桃树寿命较短,桃园每隔8至10年要更新,而其他果树可连续结果20至25年。目前已有数千个品种的桃树。美国的桃产量仅次于苹果,占世界产量的五分之一。桃是次于苹果和梨的第三种最重要的落叶果树

本草纲目写了什么?

《本草纲目》全书共52卷,约190万字。分为16部62类,收录药物1892种,药方11096条,附图1092幅。全书仅收录植物药就有881种,附录61种,共942种,再加上有名未用153种,总计1095种,占药物总数和58%。囊括了植物界的所有门类:低等的藻菌植物、地衣植物和高等的苔藓植物、蕨类植物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。同时,还收录了不少国外的植物药材,称得上是当时植物之大全。《本草纲目》把植物分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及本部等5部,共30类,又把草部分为山草、芳草、湿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杂草等9类。

本书在唐慎微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基础上,进行大量整理、补充,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。其主要成就包括:集我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,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,又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,如三七、半边莲、醉鱼草、大风子等,并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。显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,除列“一十六部为纲,六十类为目”外,还包括每药之中“标名为纲,列事为目”,即每一药物下列释名、集解等项,如“标龙为纲,而齿、角、骨、脑、胎、涎皆列为目”;又有以一物为纲,而不同部位为目。特别是在分类方面,从无机到有机,从低等到高等,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。全面阐述所载药物知识,对各种药物设立若干专项,分别介绍药物名称、历史、形态、鉴别、采集、加工,以及药性、功效、主治、组方应用等;同时引述自《本经》迄元明时期各家学说,内容丰富而有系统。对中医药理论有所发明,书中强调对中药应该辨证应用,如藜芦条下称“吐药不一,常山吐疟痰,瓜丁吐热痰,乌附尖吐湿痰,莱菔子吐气痰,藜芦则吐风痰者也”。其中亦有前人所未论及之名言和精辟理论,如辛夷条下有“脑为元神之府”之论,橘皮条下称“脾乃元气之母,肺乃摄气之龠”等。书中对过去本草书籍中将两药误为一物者,如葳蕤与女萎;一物而误为两药者,如天南星与虎掌;品种混淆不清者,如百合与卷丹;药用部位失真者,如五倍子误认为果实;药物归类不当者,如将薯蓣列为草类等,均予以澄清更正。书中对妄图长生不老,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,对黄连、泽泻服之可以成仙,草子可以变鱼等说,亦作了驳斥。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,但涉及范围广泛,对植物学、动物学、矿物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。如在矿物学方面对石油的产地、性状作了详细记述;在化学方面,阐述了检验石胆真伪的方法;在物理学方面,从空气中的湿度变化,以推测雨量的大小;在农学方面,阐述采用嫁接技术,以改良果树品种的方法等。本书通过对药名的探索与考证,阐明某些汉字的字形、读音;也载述一些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药名的读音和含义。还记载契丹族用羊皮、羊骨占卜和写字,吐番人用燕脂化妆等习俗,蒙古族裹于牛皮内治疗外伤方法等。本书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,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,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。

本书刊行后,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,倪朱谟的《本草汇言》、赵学敏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、黄宫绣的《本草求真》等,均是在其学说启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。达尔文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。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“药物学界中之王子”。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。刊行后,先后被译成日、朝、拉丁、英、法、德、俄等文字。

求关于花儿类的百科全书,求书名,《本草纲目》就算了吧。

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全书
中国植物志
花类百科全书

中国植物百科全书

花楸,俗称:马加木(东北土名),别名:臭槐树、花楸、水桐、河楸、黄花楸。
产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山东。常生于山坡或山谷杂木林内,海拔900-2500米。[1]
中文学名
花楸
拉丁学名
Sorbus pohuashanensis
别称
百华花楸、马加木、臭山槐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门
形态特征
乔木,高达8米;小枝粗壮,圆柱形,灰褐色,具灰白色细小皮孔,嫩枝具绒毛,逐渐脱落,老时无毛;冬芽长大,长圆卵形,先端渐尖,具数枚红褐色鳞片,外面密被灰白色绒毛。奇数羽状复叶,连叶柄在内长12-20厘米,叶柄长2.5-5厘米;小叶片5-7对,间隔1-2.5厘米,基部和顶部的小叶片常稍小,卵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,长3-5厘米,宽1.4-1.8厘米,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基部偏斜圆形,边缘有细锐锯齿,基部或中部以下近于全缘,上面具稀疏绒毛或近于无毛,下面苍白色,有稀疏或较密集绒毛,间或无毛,侧脉9-16对,在叶边稍弯曲,下面中脉显著突起;叶轴有白色绒毛,老时近于无毛;托叶草质,宿存,宽卵形,有粗锐锯齿。
复伞房花序具多数密集花朵,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白色绒毛,成长时逐渐脱落;花梗长3-4毫米;花直径6-8毫米;萼筒钟状,外面有绒毛或近无毛,内面有绒毛;萼片三角形,先端急尖,内外两面均具绒毛;花瓣宽卵形或近圆形,长3.5-5毫米,宽3-4毫米,先端圆钝,白色,内面微具短柔毛;雄蕊20,几与花瓣等长;花柱3,基部具短柔毛,较雄蕊短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6-8毫米,红色或桔红色,具宿存闭合萼片。花期6月,果期9-10月。
生长环境
性喜湿润土壤,多沿着溪涧山谷的阴坡生长。常生于山坡或山谷杂木林内,海拔900-2500米。
分布范围
产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山东。
价值分析
制造价值
在适地生长颇速,春日满树白花,秋冬英垂如豆,木材白色稍软,可做家具。
景观价值
入秋红果累累,有观赏价值。
食用价值
花楸的果实可食用,果可制酱酿酒,因此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。



栏目最新